佛门对生 之事一日,弟子向神山僧密禅师请教:“请师父谈一谈生 之事。”
僧密禅师说:“你什么时候 过?”弟子说:“我不曾 过,也不会,请师父明示。”
僧密禅师说:“你既不曾 过,又不会,那么,只有亲自 一回方能知道 是怎么一回事。”
弟子大惊:“难道只有亲历才能知道生 之事吗?”
僧密禅师说:“相传六祖慧能禅师弥留之际,众弟子痛哭,依依不舍,大家都将他视为再生父母。六祖气若游丝地说:‘你们不用伤心难过,我另有去处。’”
弟子开悟:“原来,生 只是里程碑!”
禅是勘破生 、看透生 的,只有 过才可谈 ,未知生,焉知 ?生 的界限又在哪里?
关于 生大事,完全没必要担心,该来的终究会来,躲也躲不开,不会来的追也追不到。“另有去处”这四个字,发人深省。在慧眼中 不过是换了一段新的旅程。把一次生命的结束当成是另一段生命旅程的开始。这种想法不但豁达、开朗,而且把生命在时间、空间的价值继续延伸。面对生命,圣贤之辈没有认为活得活得很痛快,也没有认为 很痛苦,生 已不存在于心中。“生者寄也, 者归也。”活着是寄宿, 了是回家。明白了生 交替的道理,就懂得了生 。生命如同夜荷花,开放收拢,不过如此。
人都是轻 贵生的,不少人因为惧怕 亡,而活的浑浑噩噩的人,这样的人,幸福也不屑光临。倒不如用一种超脱、达观的态度去面对 亡,把 亡当做一次快乐的旅行,就能减轻生的压力,活得逍遥自在。要知道,幸福并不在于一幅完好的身躯。